台湾、闽南地区民间对于数字,一般以偶数为最好,但奇数也有视为吉祥数字的。偶数如:2、4、6、8、10、12等都是好数字。2是成双成对;4是吉数,送贺礼习惯凑成4样,谓之“四式”;8是4的倍数,好上加好;6,俗称“六六大顺”也是好数字;10是整数,寓意完整、完美;12象征12个月,一年总月数,象征全年平安。娶新娘时,男方要写12面婚帖;民间庆典活动的“谢天谢地”要用12碗红丸子或长寿面等等。时下,刮起一股“怕四风”,有些人一旦遇到“4”的号码,惟恐避之不及,要想方设法换掉,显然,这是受香港、广州一带的影响,那里的方言“4”与“死”谐音。电信部门无奈只好对“4”的电话号码作廉价处理。
有趣的是,在闽南、台湾对1、3、5、7、9等奇数的认识,则是双关的,被视为吉祥数字,如:一帆风顺、一路平安;三多九如,三阳开泰;五福临门;七星伴月;三多九如,再则九的谐音,长长久久等。被视为忌讳数字的3、7、9,如忌正月初三,忌摆3盘菜,民间白事做“头七”,老人怕逢“9”等也都视情况而定,并不那么绝对。奇数也好,偶数也好,闽台民俗看待数字并不像港澳那样“重八厌四”,特别是对4特别忌讳,在闽南大可不必。
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五月节"。厦门一带的端午节既有和全国共同的内容,如吃粽子、划龙舟,也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内容,如抓鸭子、抓猪等竞技活动。
龙舟竞渡,虽是全国各地普遍的活动,但在厦门,龙舟比赛规模宏大,现今集美的龙舟池四周长1800米,就是专为龙舟竞渡而建的,1987年6月在厦门集美举办"嘉庚杯"国际龙舟邀请赛,世界各国好手劈波斩浪,场面十分壮观、热烈。
普度与中元节
普度在农历七月进行,主要的祭拜对象是俗称“好兄弟”、“门口公”、“老大公”、“头目公”、“人客”、“大众爷”的孤魂野鬼,希望他们早日脱离苦海或轮回转世。据说阎罗王每年在这个月中会将地狱中的无主鬼魂放出来,到阳间享用民间的致祭,并带回在地狱生活的经费与用品,因此,在闽南人的观念中,整个农历七月是鬼月或鬼仔月。在这个月中人们不婚嫁、不祝寿、不乔迁、不办各种喜庆之事,唯恐将孤魂野鬼引进门;如果不幸有人在这个月里亡故,也只举行出殡仪式,而不举行归虞等“引魂”仪式,唯恐引(家鬼)魂入户时,孤魂野鬼也跟着入宅而不走,从而造成今后的麻烦。
在闽南,七月初一称“开鬼门”或“开地狱门”。这天几乎家家户户要在大门口设度祭祀无主的孤魂野鬼,主人焚香祝告,请诸位“好兄弟”来享用,并祈求他们勿骚扰家人,保佑合家平安,等等;然后烧冥钞、经衣等,以供“好兄弟”在阴间使用、穿着。晚上,许多地方还会在门口悬挂“路灯”,给“好兄弟”照路用。
过去,许多村落的庙宇在七月前要举行“收兵”仪式,即将村庙神灵派出镇守在村落四界阻挡孤魂野鬼入村作祟的五营神兵神将收回,并封上庙门,让“好兄弟”可以安心进入村落,接受人们的祭祀与供奉。七月初一还在要庙前竖起高高的灯篙或招魂幡,俗称“起灯脚”或“竖旗”,以此向四方的孤魂野鬼昭告,在整个七月,阳间将逐日有人供奉食品与用品。这以后,则轮流在村落与城镇的每个角落或街道做一场正式的“普施”仪式。轮到的村落或区域,其他地方的亲朋好友也会来凑热闹,祭祀用的食物到了中午晚上则可以宴请宾客。
农历七月三十,是俗称“关鬼门”或“关地狱门”的日子。有竖灯篙或招魂幡的村子都要将其倒下,熄灯“路灯”,打开庙门,祭祀神灵,请求将五营神兵派出去,继续镇守村界。各家各户则在自家门口摆上桌子,摆上菜碗及酒、饭、米、水等,主人拈香祝告,送走“好兄弟”。至此,普度月宣告结束。
农历七月十五,闽南人俗称“七月半”或“鬼节”,多做粽子或油炸食品过节,有的地方也做各种米或糕仔。是日也有祭祀活动,人们通常准备丰盛的菜肴在中午时分祭祀神灵、土地、地基主与列祖列宗。河边的城镇和村落,有的还有在晚上放水灯的习俗。
中秋节
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许多旅居海外的乡亲以及港、澳、台同胞,届时都纷纷踏上归途,与家人好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畅叙别后情谊。厦门一带除了全国共有的赏月、吃月饼以外,还有一种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最为吸引人。
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来自福建、广东等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思念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便经过一筹谋,巧设"中秋会饼",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
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字。全会饼设状元一个,直径约6寸,宛似一轮明月,饼上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对堂两个,直径4寸左右;三红四个,直径2至3寸;四进八个,直径1寸半左右;二举十六个,直径约1寸;一秀三十二个,直径半寸有余,它们分别代表文、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博状元"的工具很简单,只需六个骰子和一只碗,每人轮流掷骰子,根据投到碗里的骰子的红点的多寡,可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如果六骰同,可囊括桌上全部月饼。
由于搏状元,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所以中秋节玩会饼博状元的习俗,三百多年来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
搏饼由来
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倍思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堂(今厦门洪本部巷3244号)的属员,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会饼设状元l个,直径20厘米,宛似一轮明月,饼上雕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对堂2个,直径13厘米左右;三红4个,一秀32个,直径1.7厘米左右,它们分别代表文或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由于博状元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所以郑成功特别批准从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军中按单双日分批轮流赏月博饼。
这种中秋节玩会饼博状元的习俗,三百多年来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每年中秋节前后,厦门的饼店便大量生产会饼上市供应,有馅饼、广东饼,包装精美,为送礼佳品。皓月当空,家家户户燃起红烛,摆着会饼,全家老小,亲朋好友,五六个人一会虔诚地掷骰子,看月神赐福给谁,热烈有趣,笑声不绝。状元郎相继产生,鞭炮声、烟花声不绝于耳,一片欢乐升平的景象。